不要挖、不要吃!杭州多地“疯狂冒头”
不要挖、不要吃!杭州多地“疯狂冒头”
不要挖、不要吃!杭州多地“疯狂冒头”上周杭州雨水不断,这(zhè)两天不少市民看到绿化带、草坪、河边等地都有蘑菇冒头。对于这些“大自然的馈赠(kuìzèng)”,提醒大家:不要采、也不要吃(chī)!
近日,网友“遥妈”路过杭州星洲街,偶然看到路边(lùbiān)绿化带(lǜhuàdài)一棵树下好多白色小蘑菇:“震惊(zhènjīng)了,白色小蘑菇,密密麻麻,如葡萄串一般,而且是从绿色海绵网格里钻出来的,看得我密集恐怖症都犯了。”
星洲街绿化带内如小葡萄串般的蘑菇。摄影:遥妈(yáomā)
在萧山区飞虹路地铁站(dìtiězhàn)附近一处工地旁,也有网友(wǎngyǒu)发现了生长在行道树下的蘑菇。
树底的蘑菇已经七零八落散落一圈,疑似有采摘翻动(fāndòng)的痕迹。
相隔约十米的第二棵行道树下(xià),还有(háiyǒu)第二处蘑菇,这两朵蘑菇细长、菌盖圆润呈褐黄色。
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表示,夏天至(zhì)晚秋这一时段,正是蘑菇季(jì)。最近杭州下过几场雨,温湿度条件(tiáojiàn)很适宜菌类生长,因此在绿化带看到成片的蘑菇其实并不奇怪。
夏日雨后,或是雪白(xuěbái)修长,或是小巧可爱,这些外表看起来“清纯”的蘑菇,却可能掩藏着有毒的“心(xīn)”。
“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路边的野蘑菇。”依据图片初步判断,赵琪认为网友拍的伞盖般的白蘑菇是(shì)大青褶伞,有剧毒(jùdú)。
大青褶伞有(yǒu)“蘑界杀手”的诨号;而另一张图中“摇妈”拍的细密如葡萄串的蘑菇,则可能是小鬼伞,同样为非(fēi)食用菌。
大青(dàqīng)褶伞。 受访者供图
大青褶伞(zhěsǎn)是浙江比较常见的(de)毒蘑菇。从体型上看,成熟的大青褶伞中等大小至大型,菌盖被褐色鳞片,菌褶成熟后铅绿色,菌柄上部具类似戒指的菌环(huán)。每年6-10月,大规模出现。
生活中(zhōng)如何识别有毒蘑菇
蘑菇长在“别致”的地方,不是(búshì)第一次。
今年3月,就有人在清洗木制(mùzhì)托盘时,发现托盘边沿四个面上竟然长出一圈蘑菇,体型较大的(de)有三四株,最大的和一元硬币差不多。较小的有十几株,细细密密,颜色以白色和浅灰为主(wéizhǔ)。
在这个出门(chūmén)“满世界”遇菇的季节,我们该如何识别它们有无毒性?
大多数野生菌仅凭肉眼或简单的(de)鉴别方式,很难辨别有无毒性。
“一朵蘑菇‘撂翻’一堆(yīduī)人”并非一句玩笑话。喜食菌类的人还是建议食用人工栽培(zāipéi)的蘑菇为宜,或到具有野生菌经营、加工资质(zīzhì)的餐厅食用野生菌。
“吃菇之前,建议留点样品(yàngpǐn),或者拍摄菇的(de)视频或者照片,万一出现中毒情况时,能让医生及时对症下药,节约救治时间。”赵琪说,对于把握不准的蘑菇,可咨询专业的科普人士(rénshì),一定不要食用或出售给其他人(qítārén)食用。
下图为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常见毒蘑菇图
万一不慎误食毒蘑菇,需要马上这样做(zuò)——
1.停止进食(jìnshí):立即停止食用(shíyòng)疑似有毒的蘑菇,并尽量诱导呕吐,以减少毒素吸收。
2.保留样本:保存好剩余蘑菇的(de)样本,这对后续诊断至关重要。
3.大量饮水:如果医生指导可以(kěyǐ)喝水,适量饮用清水可以帮助排毒,但避免过量以免引起(yǐnqǐ)其他问题。
4.立即求医:即使症状轻微,也应尽快联系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(kòngzhìzhōngxīn),告知情况并按照指示(zhǐshì)行动。
需注意的是(shì),急性毒蕈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假愈期(jiǎyùqī),即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缓解甚至消失,但毒素进入循环可能损伤心、肝、肾、呼吸(hūxī)循环或神经(shénjīng)等多器官、系统,严重者危及生命,因此仍需住院观察数日,不可轻视。
来源(láiyuán):潮新闻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

上周杭州雨水不断,这(zhè)两天不少市民看到绿化带、草坪、河边等地都有蘑菇冒头。对于这些“大自然的馈赠(kuìzèng)”,提醒大家:不要采、也不要吃(chī)!
近日,网友“遥妈”路过杭州星洲街,偶然看到路边(lùbiān)绿化带(lǜhuàdài)一棵树下好多白色小蘑菇:“震惊(zhènjīng)了,白色小蘑菇,密密麻麻,如葡萄串一般,而且是从绿色海绵网格里钻出来的,看得我密集恐怖症都犯了。”


星洲街绿化带内如小葡萄串般的蘑菇。摄影:遥妈(yáomā)
在萧山区飞虹路地铁站(dìtiězhàn)附近一处工地旁,也有网友(wǎngyǒu)发现了生长在行道树下的蘑菇。
树底的蘑菇已经七零八落散落一圈,疑似有采摘翻动(fāndòng)的痕迹。


相隔约十米的第二棵行道树下(xià),还有(háiyǒu)第二处蘑菇,这两朵蘑菇细长、菌盖圆润呈褐黄色。

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表示,夏天至(zhì)晚秋这一时段,正是蘑菇季(jì)。最近杭州下过几场雨,温湿度条件(tiáojiàn)很适宜菌类生长,因此在绿化带看到成片的蘑菇其实并不奇怪。
夏日雨后,或是雪白(xuěbái)修长,或是小巧可爱,这些外表看起来“清纯”的蘑菇,却可能掩藏着有毒的“心(xīn)”。
“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路边的野蘑菇。”依据图片初步判断,赵琪认为网友拍的伞盖般的白蘑菇是(shì)大青褶伞,有剧毒(jùdú)。
大青褶伞有(yǒu)“蘑界杀手”的诨号;而另一张图中“摇妈”拍的细密如葡萄串的蘑菇,则可能是小鬼伞,同样为非(fēi)食用菌。

大青(dàqīng)褶伞。 受访者供图
大青褶伞(zhěsǎn)是浙江比较常见的(de)毒蘑菇。从体型上看,成熟的大青褶伞中等大小至大型,菌盖被褐色鳞片,菌褶成熟后铅绿色,菌柄上部具类似戒指的菌环(huán)。每年6-10月,大规模出现。
生活中(zhōng)如何识别有毒蘑菇
蘑菇长在“别致”的地方,不是(búshì)第一次。
今年3月,就有人在清洗木制(mùzhì)托盘时,发现托盘边沿四个面上竟然长出一圈蘑菇,体型较大的(de)有三四株,最大的和一元硬币差不多。较小的有十几株,细细密密,颜色以白色和浅灰为主(wéizhǔ)。

在这个出门(chūmén)“满世界”遇菇的季节,我们该如何识别它们有无毒性?
大多数野生菌仅凭肉眼或简单的(de)鉴别方式,很难辨别有无毒性。
“一朵蘑菇‘撂翻’一堆(yīduī)人”并非一句玩笑话。喜食菌类的人还是建议食用人工栽培(zāipéi)的蘑菇为宜,或到具有野生菌经营、加工资质(zīzhì)的餐厅食用野生菌。
“吃菇之前,建议留点样品(yàngpǐn),或者拍摄菇的(de)视频或者照片,万一出现中毒情况时,能让医生及时对症下药,节约救治时间。”赵琪说,对于把握不准的蘑菇,可咨询专业的科普人士(rénshì),一定不要食用或出售给其他人(qítārén)食用。
下图为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常见毒蘑菇图

万一不慎误食毒蘑菇,需要马上这样做(zuò)——
1.停止进食(jìnshí):立即停止食用(shíyòng)疑似有毒的蘑菇,并尽量诱导呕吐,以减少毒素吸收。
2.保留样本:保存好剩余蘑菇的(de)样本,这对后续诊断至关重要。
3.大量饮水:如果医生指导可以(kěyǐ)喝水,适量饮用清水可以帮助排毒,但避免过量以免引起(yǐnqǐ)其他问题。
4.立即求医:即使症状轻微,也应尽快联系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(kòngzhìzhōngxīn),告知情况并按照指示(zhǐshì)行动。
需注意的是(shì),急性毒蕈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假愈期(jiǎyùqī),即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缓解甚至消失,但毒素进入循环可能损伤心、肝、肾、呼吸(hūxī)循环或神经(shénjīng)等多器官、系统,严重者危及生命,因此仍需住院观察数日,不可轻视。
来源(láiyuán):潮新闻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